<acronym id="goaey"></acronym>
  • <optgroup id="goaey"><dfn id="goaey"><delect id="goaey"></delect></dfn></optgroup>
    1. <progress id="goaey"></progress>
    2.  
      鶴壁新聞網 > 站內鏈接 > 鶴壁專題 > 城市創建 > 聚力城市創建 共建富美鶴城

      鶴壁:足不出“圈” 幸福圍繞

      足不出“圈” 幸福圍繞

      ——我市“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工作綜述

      3c99aeceaa5a44508e76f9128e35b54a_b_B_BASIC

      我市按照居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標準和“大游園提升城市形象、小游園方便群眾生活”要求,建成210余個公園游園,基本實現大型城市公園與“見縫插綠”小游園合理布局、錯落有致。圖為鶴山區高標準打造的城市游園紫薇花城。市創文辦供圖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陳艷艷】在鶴壁城區,走出家門步行15分鐘,能做些什么?

      可以到風景如畫的公園、游園鍛煉身體,可以到商品琳瑯滿目的超市購物,可以優哉游哉地送孩子到學校,可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體檢,可以到設施齊全的社區活動室休閑娛樂,也可以到書香四溢的淇河書屋看書“充電”……

      多年來,我市始終秉持為民、惠民、利民原則,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打通衣、食、住、行等多個生活場景的“最后一公里”,高標準建設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圈”出居民近在咫尺的便利與幸福。

      有一種幸福叫“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

      何謂“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

      我市以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以市民步行15分鐘的范圍來組織生產生活空間,強調與市民日常生活規律相銜接,實現空間與人的活動相對接,有效分配公共資源,發揮服務效能,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我市不少居民早已經習慣了“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帶來的幸福。

      家住山城區馨苑二區的居民劉女士,每天早上步行3分鐘把孫子送到學校,然后步行2分鐘到裕隆優鮮生活超市買菜,回家途中還可以在德馨園鍛煉鍛煉身體。

      淇縣鶴淇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內,有的老人在康復室里做康復訓練,有的老人在棋牌室里悠閑地打牌、聊天兒……正在看書的周先生笑著說:“從家走到這里只需要五六分鐘時間。我年紀大了,能在家門口享受到這樣的服務,感到非常幸福。”

      廣大居民通過身邊變化切實感受到了“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帶來的便利。休閑健身、上學就醫、養老購物、辦事閱讀……這些事,我市居民走出家門最多15分鐘就能辦到。

      如今,我市已形成了覆蓋居民日常生活的綜合服務圈、全民健身圈、養老服務圈、健康醫療圈、社區文化圈、就學便利圈、綠色出行圈、便捷消費圈、市政提質圈等九大“圈”。在“圈”內,大到醫療、文化、體育,小到買菜、吃飯、針頭線腦等生活所需,步行15分鐘內都能搞定。“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的建設,為群眾“圈”出宜居、宜業、宜學、宜養、宜游的美好生活,讓群眾享受到了穩穩的幸福。

      “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之初,我市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生活圈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淇濱區居民李慧經常到淇河書屋東方站看書,她說:“這個書屋離我家很近,走路五六分鐘就到,非常方便,而且環境舒適。”

      在“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過程中,我市高標準建設了65座淇河書屋,投放圖書35.8萬冊,服務群眾68.5萬人次。此外,我市還改建社區書屋134座,打造書香社區、國學教育、家長學校等活動場所82處,大大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不僅如此,淇河書屋龍門站還獲評河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濃濃書香已飄滿鶴城大地,“書香鶴壁”已成為我市一張亮麗的名片。

      在綠色出行圈建設中,按照居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標準和“大游園提升城市形象、小游園方便群眾生活”要求,我市優先在群眾需求強烈、人員密集、綠地匱乏的核心區、公共服務重點區建成210余個公園游園,社區及周邊新增綠地435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大型城市公園與“見縫插綠”小游園合理布局、錯落有致。我市還在城市主次干道增設、提升95條慢行通道,建設騎行專用道48條,方便居民綠色出行。

      滿足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用高品質配套服務不斷增強居民幸福感、獲得感,是我市“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健身醫療服務上,我市按照“應配盡配”標準,配套健身、醫療等基礎設施,增設、修復健身器材720臺,修繕健康步道及社區健身路徑468條、室外綜合健身場地201處、多功能運動場地103處,建成40余處集游覽散步、休閑娛樂、健身鍛煉于一體的多功能游園和室外健身場地,建設衛生服務中心15個、衛生服務站46個、殘疾人康復站37個。

      社區是城市生活的基礎單元,社區生活是否便利,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質。為了給居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服務,我市堅持以人為本,新建、改造高標準社區綜合服務中心204個、社區綜合服務站52個,改建便民消費市場20處,引導裕隆、家園等連鎖商超進社區、入小區,建設、提升小型便民超市448個,建設智能快遞箱、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327個,新建社區垃圾分類收集站520座,新增智能化垃圾分類柜195個,增設停車位2.7萬余個,高標準改造和建設無障礙設施258處。圍繞社區居民宜居生活打造的“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不再是簡單的吃與住,而是居民享受生活、滿足物質與精神需求的聚居地。

      “四制三化”打造鶴壁建“圈”品牌

      自2021年“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工作啟動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抓重點、破難點,大膽探索、積極總結出了獨具鶴壁特色的“四制三化”建管模式,有效推動規劃藍圖變為生動現實,使城市顏值、內涵品位實現了“相得益彰”,服務功能、資源利用實現了“深度融合”。通過全市上下兩年多的共同努力,“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已成為我市一大亮點、一張名片、一個品牌。

      “四制三化”建管模式,即通過業主會議、調查問卷由社區居民決定建什么、怎么建的共議制;統籌部門、縣區、社會、市場各方協調參與的共建制;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共同管理,同享優質服務的共享制;縣區、街道、社區“一把手”分級管理、合力推進的圈長制;確保實現社區建設項目化、社區管理智慧化、社區服務便民化。

      此外,我市還對標國家政策要求,出臺了《鶴壁市城區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術語》和《鶴壁市城區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標志》兩個地方標準,同時起草了《鶴壁市城區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標準》。這3個標準成為我市“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的重要依據,并為其他城市生活圈建設與管理提供了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借鑒。

      如今,推窗見景,出門有游園、學校、醫院、書屋、銀行、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步行一刻鐘內可達……這就是“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的魅力,它“圈”出了靈活多樣的服務,更“圈”出了鶴城百姓的幸福新生活。

      責任編輯:樊翠翠 總值班:陳鴻

      ?
      鶴壁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鶴壁新聞網X月X日訊”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鶴壁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鶴壁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鶴壁新聞網授權咨詢:0392-3313875

      ?

      客服電話: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鶴壁日報社 版權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5017469號-2豫ICP備05017469號-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豫B2-2016011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09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642112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公網安備 41061102000110號

      ?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